[腕表之家 人物视频]大家好,今天《腕表编年史》要聊的是腕表界的两大传奇——宝珀五十噚和劳力士潜航者型。这两款表不仅是潜水表的开山鼻祖,更是腕表历史上的里程碑。从1953年到今天,它们的故事充满了技术革新、设计突破和品牌之间的精彩较量。
点击视频,更加直观:
以下为图文版:
潜水表现在可是个炙手可热的名表品类,不仅外形硬朗帅气,防水性能还特别实用,难怪大家都喜欢。其实,手表厂商对防水功能的研究早就开始了。1926年,劳力士以“蚝式表壳(Oyster)”为代表技术,就已经率先实现一定的防水能力。后来,欧米茄在1932年也推出了自己的防水技术,叫Marine,就是把表头塞进一个带锁扣的外壳里,也能防水。不过,这些早期的表和现在的潜水表比起来,不管是外观还是性能,都差了不少。真正的现代潜水表,一般认为是从1953年开始的。虽然到现在大家还在争论“第一款潜水表”到底是谁家的,但宝珀的五十噚和劳力士的潜航者型,绝对是这个领域的先驱。这两款表不仅经典,还让潜水表成了腕表界的一大热门品类。
“潜水表”和“防水表”可不是一回事,潜水表不光防水性能更强,还得有几个硬核特征:自动上链机芯、单向旋转外圈和夜光显示。为什么这些功能这么重要呢?首先,自动上链机芯不用经常手动上链,减少了表冠开合的次数,降低了进水的风险,而且在水下也能一直保持走时。其次,单向旋转外圈可以设置60分钟倒计时,用来提醒潜水员氧气还剩多少,关键是它只能单向转动,避免了失误操作导致的计时出错。最后,夜光显示在深海漆黑的环境下特别实用,能让潜水员随时看清时间。这些功能都是为了应对潜水的特殊需求设计的,实用性拉满!
根据品牌资料显示,宝珀五十噚(FIFTY FATHOMS)的原型表诞生于1953年,因为防水性能达到“50噚”(噚为英制长度单位,1噚约合1.8288米,50噚即91米)而得名。它用了当时硕大的42毫米精钢表壳,配备单向旋转表圈,机芯则是Anton Schild AS1361自动上链机芯。有意思的是,它的表冠设计比较特别,用的是Fiechter开发的双O型圈密封件,而不是现在常见的旋入式结构。其实旋入式表冠那时候还在专利保护期内,所以宝珀用了这个替代方案。
2003年正好是五十噚腕表诞生50周年,宝珀特别推出了一个限量“三部曲”来庆祝。这三款表分别是:一款GMT功能腕表、一款叫“空军司令”(Air Commander)的飞返计时表(已在2019年成了独立系列),还有一款外观高度还原初代五十噚的潜水表,它的外圈上还覆盖了拱形蓝宝石。这款潜水表第一次用了宝珀自制的1315型机芯,这也为后来常规版的5015打下了基础。
Ref.6204就是初代潜航者型腕表,它的防水性能达到了100米,比初代五十噚的91米还要高一点。这款表用了37毫米的精钢表壳,配了旋入式表冠,机芯是劳力士的A260型。和之前的Ref.6202不同,它没用“奔驰针”,而是换成了填充夜光的铅笔指针。另外,Ref.6204还把外圈上那些密密麻麻的刻度去掉了,这个设计后来成了所有潜航者型腕表的标准配置。
从1954年到现在,劳力士潜航者型已经稳定更新了六代。每代产品在材质、工艺和性能上都有所提升。2020年发布的现售型号把表径从之前的40毫米稍微加大到了41毫米,并采用了动力储存达到70小时的32系自动上链机芯。
好了,今天的《腕表编年史》就到这里了。宝珀五十噚和劳力士潜航者型的传奇故事,不仅让我们看到了腕表技术的进步,也让我们感受到品牌之间的竞争如何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未来,这两款经典潜水表的较量还会继续,而我们也会持续关注它们的每一次进化。如果你喜欢这期内容,别忘了点赞、分享,我们下期再见!(图/文 腕表之家 瑞内)
有没有手腕是18cm的老哥买了啊?戴着大小合适吗?
想问问各位表友,这126333保养大概要花多少钱,保养一下机芯和表镜就行,家里有块放了几年最近想拿出来戴了
升级陶瓷圈或者蓝宝石圈,改成背透,这不比现在的57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