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力士:追求卓越的制表商

2023年04月23日 20:21 来源:腕表之家 类型:官网动态 作者:李梦超

“对于腕表的无限可能,我尽情驰思退想,饱含无尽热忱。当时像现在这样方便使用的腕尚未出现,其未来前景和广阔世界在我脑中浮现。”——汉斯·威尔斯多夫

机芯安装游丝摆轮组件
鸣谢: © Rolex/Cédric Widmer 

符合劳力士标准的超卓制表工艺

    自1905年起,劳力士一直秉承创始人汉斯·威尔斯多夫(Hans Wilsdorf)的愿景,他将腕表视作现代的象征,乃至预见未来的产物。当时,怀表仍是主流时计,且本质上需经常保持在相同位置:他却另辟新径,决定研发一款方便人们日常使用的腕表,迎合日益繁忙的生活方式。

    20世纪初,腕表尚未真正取得成功,而且前路漫漫。由于较为脆弱、笨重并且不够精准,它们仅被人们视为珠宝首饰,而非可靠时计。汉斯·威尔斯多夫决定革新制表行业,并成功克服三大挑战,将腕表转化成为精准可靠并且适合日常使用的计时工具。首先,他制作出精准度堪比航海天文钟的小型机芯,达至当时的最高标准。其次,他研发出坚固的防水表壳,可保护腕表免受灰尘、湿气、溅水、汗水等外部因素所影响。最后,他为腕表装设自动上链系统,确保日常佩戴时既舒适又易于使用。

    汉斯·威尔斯多夫深信,凭借劳力士的精湛制表技艺,能赋予每只腕表卓越性能,使其持久精准可靠,满足佩戴者需求。

乔城天文台于1914年授予劳力士腕表的“A”级精密时计认证
鸣谢: © Rolex

三大挑战,见证劳力士三个历史时刻

精准度挑战
1914年:当时的精密时计领域最高权威英国乔城天文台(Kew Observatory)向一款劳力士腕表授予“A”级精密时计认证,这项消息震惊整个表坛。此认证涉及超过45天的严谨测试,而且通常用于大型航海天文钟。劳力士首度证明腕表足以媲美至为精准的时计。

劳力士首批蚝式腕表之一,搭配八角形表壳,1926
鸣谢: © Rolex/Régis Golay

防水性能挑战

1926年:劳力士推出蚝式表壳,由旋入式外圈、表壳底盖及上链表冠组成的巧妙专利系统完全密封表壳,为机芯提供最佳保护。亦因如此,腕表能够伴随佩戴者完成所有日常活动。汉斯·威尔斯多夫视蚝式腕表为重要发明,这归因于腕表的防水性能有助长期保持精密时计的准确度。

劳力士于1931年推出并获得专利的恒动摆陀上链系统,机芯位于下方
鸣谢: © Rolex/Jean-Daniel Meyer

动力储备挑战

1931年:劳力士为一款自动上链装置申请一系列专利,此装置名为"恒动"(Perpetual)的自由摆陀,后来更成为制表界广泛采用的标准。当佩戴腕表时,此装置可使机芯自动上链,因为每个手腕动作都会转动摆陀,从而驱动主发条的上链系统。这个装置还有另一优势,当发条有规律地上链,便可一直提供足够能量,确保机芯保持运行,并且精准计时。恒动摆陀使佩戴者无需定期旋松上链表冠去手动上链,有助提升腕表的防水性能。

融汇各领域专业知识

    若想突破界限,必须全面引入独立工业生产模式。劳力士通过整合及拓展各个领域的制表专业技术,制定品牌自有准则,延续不懈追求卓越的精神。劳力士融合纯粹传统与先进技术,塑造独立自主的品牌形象。在这方面,瑞士四座制造所可谓功不可没。比尔(Bienne)负责制造并组装Parachrom游丝、Syloxi硅游丝、微调螺母、擒纵系统、自动陀、主夹板、夹板、齿轮系等机芯零件。

    在谢讷堡(Chne-Bourg),宝石镶嵌和珐琅上釉等工艺与尖端技术相辅相成,这尤其见于Cerachrom陶瓷组件与表盘的生产过程。

    普朗莱乌特(Plan-les-Ouates)提供原料特性测试。18K黄金、18K白色黄金及18K 永恒玫瑰金均在此铸造,并与蚝式钢、950铂金及RLX钛金属一样,需经过检查、印压、切割和钻孔,再转化成为中层表壳、底盖、外圈及表带链节,最后完成磨砂或抛光处理。

    阿加西亚(Acacias)制造所负责组装机芯与表壳。腕表亦需接受劳力士研发的一系列独家测试,以获取超卓天文台精密时计认证,从而确保腕表具备非凡的精准度与可靠性能。

    位于弗里堡州比勒(Bulle)的第五座制造所,现正处于规划阶段。

ROLEX 抗压性能

    劳力士致力展现制表杰作的超卓“抗压性能”。品牌邀请众多不断冲破界限的探险先锋、探险家与精英运动员佩戴劳力士腕表,切实测试腕表在极端状况下的表现。

    汉斯·威尔斯多夫视整个世界为“天然实验室”,这亦是品牌的创办理念之一。

重要事迹

● 1927年:英国游泳健将梅赛迪丝·吉莉斯(Mercedes Gleitze)佩戴劳力士蚝式腕表成功横渡英吉利海峡。
● 1933年:休斯顿远征(Houston Expedition)的飞行员曾在首个飞越珠穆朗玛峰的航行中佩戴劳力士蚝式腕表。航程在极端恶劣的天气下完成,飞行高度逾海拔10,000米(约33,000英尺)。
● 1935年:马尔科姆·坎贝尔爵士(Sir Malcolm Campbell)佩戴蚝式腕表,并驾驶
蓝鸟号(Bluebird)赛车,打破时速300英里(近时速482公里)的传奇纪录,是实现此创举的首位车手。
● 1947年:查克·耶格尔(Chuck Jaeger)成为首位突破音障(超过1马赫)的飞行员,他佩戴蚝式腕表,驾驶以X-1火箭推动的飞机完成挑战。
● 1953年:劳力士为英国探险队配备腕表,其中艾德蒙·希拉里爵士(SirEdmund Hillary)与夏尔巴人丹增·诺吉(Sherpa Tenzing Norgay)首次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登上海拔8,848米(29,028英尺)的世界之巅。
● 1960年:雅克·皮卡德(Jacques Piccard)与当·沃尔什(Don Walsh)在太平洋驾驶的里雅斯特号(Trieste)深海潜艇,下潜至马里亚纳海沟(Mariana Trench)10,916米(35,814英尺)深处,刷新深潜纪录。系于潜艇外部的实验型蚝式腕表深潜型特别版(Deep Sea Special)承受了每平方厘米1公吨以上的水压,浮出水面时仍能运行如常。
● 1968 至1969年:劳力士参与英国穿越北极探险(British Trans-Arctic Expedition),首次经陆路成功抵达北极,整个旅程横跨近6,000公里,并需在流冰上搭建营地度过寒冬。

● 2012年:在深海挑战探险活动(Deepsea Challenge)期间,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下潜至马里亚纳海沟10,908米(35,787英尺)深处。实验型腕表劳力士深海挑战型(Rolex Deepsea Challenge)系于潜水艇外侧。此款腕表成功抵御巨大压力,这相当于腕表水晶镜面在承受约12公吨的重量后,仍然完好无损。

每只通过超卓天文台精密时计的腕表均附上绿色印章
鸣谢: © Rolex/Juriaan Booij

超卓制表工艺

    劳力士制造所独树一帜,致力于制造精准可靠的时计。品牌始终秉持这项承诺,由此与佩戴者建立信任关系,为所有劳力士腕表附上绿色印章以及全球五年保用保证。

    劳力士内部的超卓检测会遵循极为严苛的要求,测试所有即将出厂的腕表。所有与精准计时相关的指标,更是超越业界的适用标准。

    劳力士对可靠性的不懈追求亦体现于整个制作过程之中。为确保腕表组装后表现出众,品牌在制作过程的各个阶段,会对每只腕表进行精细检查,从坯件到最终组装,乃至由全自动系统管理的零件储存均不例外。这些严谨标准亦可见于部门之间的持续沟通。例如,售后服务表匠所提出的要求和限制,从设计阶段开始便对整个创作过程带来关键影响。

    由此可见,现镌刻于劳力士腕表表盘的“Superlative”(超卓)标志,不仅是对品质与可靠性能的承诺,更是一种力求完美的心态,渗透至公司各个部门,并推动每名劳力士员工各擅其职力臻至善。

    劳力士一直追求卓越,不断挑战腕表生产与测试的技术极限,确保腕表发挥卓越性能。不论在业界还是人力层面,品牌均力求进步,对所得知识求新求真,同时在技术、工具与测试上持续改进。劳力士自创立以来提交众多专利申请,足证品牌的创新精神深远流长。

创新无界

    研发部门设于劳力士阿加西亚全球总部,数十名员工分成四大领域,分别是创新设计、材质及技术、腕表(表壳及表带)和机芯。

    劳力士自1970年代初便拓展招聘流程,在研发部门真正广纳跨学科人才,竭力探索基础研究的领域。物理学家、化学家、天体物理学研究人员、机械和微技术工程师、材料工程师、摩擦学家和统计学家:多元化的背景让劳力士能够在基础研究以至微米精准方面开创新猷,同时为各种崭新设备申请专利。迄今为止,劳力士已经注册了六百多项专利。

劳力士腕表的基本品质

    每只劳力士腕表的设计、生产与测试程序都一丝不苟。这种“超卓”模式体现于每只劳力士腕表的八大基本品质之中,包括精准度、防水性能、自动上链、坚固性能、简约设计、匠心工艺、舒适度与耐用性。这些主要技术与美学原则一直引领劳力士制造所的工作,同时保证为佩戴者打造出色体验,将独特卓越的专业技术融入每项功能之中。

人手组装劳力士机芯
鸣谢: © Rolex/Juriaan Booi

1.精准度

    “我深信精准度是我人生取得成功的关键。”——汉斯·威尔斯多夫

    精密计时在劳力士历史中占据重要地位。自制造所成立之初,创始人汉斯·威尔斯多夫便视精密计时为一大卓越特质。1910年,劳力士腕表成为首只获官方评级中心颁发精准计时证书的腕表。1914年,品牌获当时精密计时最高权威英国乔城天文台颁授“A”级证书。时至今天,每只劳力士机芯在装壳前均经瑞士精密时计测试中心(COSC)认证。腕表成品必须成功通过劳力士实验室根据自主标准展开的一系列测试,方称得上是“超卓天文台精密时计”。这项劳力士制造所的独家认证确保腕表走时误差不超过每天-2/+2秒,尤为精准。

    唯有持续改进并生产机芯零件(平衡摆轮、游丝、擒纵系统、自动上链系统、缓震装置等),同时专注装壳流程,腕表才能达至如斯精准的计时性能。在劳力士,精准要求不止于腕表机械,还与“人体力学”的研究息息相关。当这两项要素结合起来,便形成一门独特学科:佩戴科学。劳力士工程师是腕表的终极制造者,他们不断增进专业知识,深入了解、预测并掌握手腕动作的特性,以及不同动作对时计性能的影响。

所有劳力士腕表均于高压舱完成防水性能测试
鸣谢: © Rolex/Juriaan Booij

2.防水性能

    “我们必须成功制作出密闭的表亮,从而确保机芯免受灰尘、汗水、水分及温度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确保劳力士腕表精准无误。”——汉斯·威尔斯多夫

    劳力士制造所一直将腕表的防水防尘性能置于创新焦点。上述特质不仅是腕表的基本属性,更代表着整个专业技术链的至臻追求,从初始设计到最终组装皆是如此。1926年,劳力士发布全球首款防水腕表,即富有革新意义的蚝式腕表,自此不断推出多项创新发明,巩固品牌的先锋地位,牢牢掌握独有的密封性专业知识。双扣锁(1953年推出)和三扣锁(1970年推出)表冠,以及 Ringlock系统(2008年推出)进一步提升劳力士腕表抵御各种侵扰的能力。

    在整个生产链中,劳力士潜心完善腕表的防水性能,促进这些技术的发展。除了设计和加工之外,劳力士还在每个制作阶段监测工坊的温度水平与空气纯度,借以控制整个工作环境。腕表的密闭性亦有赖于不断完善的手工艺、组装过程及贮存方式。所有腕表在生产过程结束前,均会在超卓检测的高压舱内再次接受测试,为每只劳力士腕表防水性能作最终保证。

    劳力士蚝式恒动(Oyster Perpetual)系列所有腕表至少防水深达100米(330英尺)。至于潜水腕表,潜航者型(Submariner)的防水深度增至300米(1,000英尺),海使型(Sea-Dweller)防水深达1,220米(4,000英尺),劳力士深潜型(Rolex Deepsea)更深达3,900米(12,800英尺)。

    配备蚝式表壳的劳力士腕表,虽然表盘注明保证防水深度,但实际上腕表在测试阶段需要承受更高的压力。防水深达100米(330英尺)的表款,会额外增加10%的保证深度。潜水腕表则根据潜水表标准,额外增加25%的保证深度。2022年面世的深海挑战型堪称专业防水技术的典范之作,防水深达11,000米(36,090英尺)。劳力士与法国潜水公司Comex(Compagnie Maritime d'Expertise)合作设计特制高压舱,用于检测腕表的防水性能,此外亦采用其他测试舱。经测试的时计需承受相当于深达13,750米(45,112英尺)的压力。

测试恒动摆陀上链系统
鸣谢: © Rolex/Juriaan Booij

3.自动上链
    “我一直深信未来是‘恒动’腕表的世界。”——汉斯·威尔斯多夫

    对汉斯·威尔斯多夫而言,自动上链是精准度与防水性能的结晶,亦是研发过程的一大要素。这是劳力士专业技术的第三个支柱,既可完善蚝式概念,亦为时间与机芯的联系赋予广泛意义。

    1920年代,机械腕表仍需定时手动上链,方可继续运作和计时。1931年,劳力士推出搭载恒动摆陀的自动上链系统,彻底革新制表行业。自此,佩戴者的一举一动亦能为腕表提供源源动力。这项劳力士发明让佩戴者无需每日手动为腕表上链。

    从技术角度来看,自动上链立足于对人体动作的深入理解。这些动作驱使中央自动陀双向转动。从这一刻起,人体动作为机芯提供动力,所产生的动能会传送至主发条。主发条会不断上链,确保为机芯带来最佳动力储备。摘下腕表后,大部分劳力士机芯可提供长达72小时的动力储备。

制作及研发流程的腕表测试阶段
鸣谢: © Rolex/Juriaan Booij

4.坚固性能

    “每只腕表必定是卓越品质的化身。”——汉斯·威尔斯多夫

    在追求坚固性能的过程中,劳力士制造所专注研究极端和异常情况的撞击,以至日常生活遇到的风险,从而确保腕表经久耐用,并且在任何状况下都能保证机芯完好无缺。长远而言,坚固性能是极难预测的特质之一,因为当腕表出厂后,难免会受到外部因素所损。因此,劳力士特别注意原材料及加工程序。蚝式钢、18K金、950铂金、RLX钛金属等材质,均可确保表壳、表带及带扣坚固稳妥。高科技陶瓷可生产出Cerachrom 陶质字圈及外圈。极其坚硬且防刮损的蓝水晶镜面则可保护表盘。此外,劳力士不断提升机芯的抗震力。优化Paraflex缓震装置亦因此研发而成。此装置自2005年逐步引入品牌的各款机芯,专门用于保护调节装置,而在某些情况下也会保护擒纵轮。

    劳力士仔细观察并分析所有撞击的可能性,然后在研发实验室利用专属测试机器模拟各种撞击,不断改进这项对品牌产生深远影响的专业技术。统计显示,日常生活中的潜在风险对腕表与机芯的精准度威胁极大。在大规模生产前,劳力士腕表会进入初始鉴定阶段,承受各种日常撞击,例如模拟佩戴者在电脑前重复打字的动作,或腕表从一米高处意外跌落地面的情况。

    要评估劳力士腕表的坚固性能,另一种测试方式是把腕表置于极端环境之下。品牌亦采用不同装置进行测试,其中一种可使腕表承受4.5公吨的压力,另一种可使腕表从20个不同位置坠落,还有一种更会无情地撞击腕表。无论佩戴者是登山家、领航员、深海潜水员或是极地探险家,这些测试可确保腕表在任何情况下均能发挥超卓性能。

9002型机芯安装沙罗年历月份圆盘
鸣谢: © Rolex/Juriaan Booij

5.简约设计

    “劳力士必须另辟思路,行事与众不同。”——汉斯·威尔斯多夫

    自创立至今,劳力士一直坚信,通过简化机械结构,可衡量腕表性能与可靠性。在研发阶段,制造所工程师力求以最简洁的方式,赋予腕表最佳性能,提升可靠性,同时优化生产方法。不论技术问题有多复杂,情况也是如此。

    宇宙计型迪通拿(Cosmograph Daytona)的机芯正是以简单的物理结构(仅314个零件)著称,足以确保腕表精准可靠、性能出色。沙罗(Saros)系统年历的研发过程如出一辙。沙罗系统年历于2012年在纵航者型中亮相,仅增设四个齿轮系及两套轮系,即可显示日历。

    纵航者型配备 Ring Command系统,使用便捷,从另一层面体现出对简约设计的追求。创新的 Ring Command 功能利用旋转外圈、上链表冠与机芯之间的互动,使日期、月份、所在地时间及出发地时间的设置变得简单直接。

    以上装置在芸芸制表发明中可谓罕见设计,看似低调简练,却凝聚着世代传承并不断完善的独特专业技艺。劳力士秉持简约设计,不懈追求卓越性能。

6.工艺

    “打造精美杰作乃是重中之重!”——汉斯·威尔斯多夫

    劳力士制造所的美学追求绝非流于表面。品牌创始人汉斯·威尔斯多夫认为,正如腕表的精准可靠性能,美学设计同样需要精湛工艺悉心雕琢。

    劳力士工坊的每名员工亦深谙此道:腕表必须内外兼修,具备和谐美观的造型与优异的内在品质。因此,他们在各个生产阶段都会深切反思,并且一丝不苟。品牌不断优化腕表的几何形状与精进腕表成型的多种手艺,将细腻的美学追求融入每个微小细节之中。劳力士腕表中层表壳的独特折射方式便是一大例证。表壳曲线、立体图案及表面修饰在数十年间不断精益求精。

     除了归功于设计师与磨光师的才华,腕表美感亦有赖于能工巧匠的专业技艺。其中,制造所的宝石专家精心挑选出品质上乘的珍贵宝石,再由宝石镶嵌师逐一镶嵌到位,令腕表绽放璀璨光彩。

无论从哪个角度欣赏,劳力士腕表均美观悦目。折射规律令中层表壳的弧形轮廓更显考究,而流光溢彩的宝石则辉映表盘,彰显外圈设计或表带结构。

纪念型(Jubilee)表带的外观检验
鸣谢: © Rolex/Juriaan Booij

7.舒适度

    “我们绝不出售(·······)未能充分满足所有要求的时计。”——汉斯·威尔斯多夫

    腕表一经面世,其佩戴舒适度便成为劳力士追求卓越的关键一环。表带及带扣对劳力士腕表的佩戴舒适度至关重要,凭借精心构思的人体工学设计,为腕表注入独特个性。正因如此,表带与带扣的设计、生产、组装及严格测试,均采用先进技术与精湛工艺。蚝式表带于1930年代问世,多年来不断完善,至今仍象征着劳力士制造所的独特专业技术。纪念型表带、元首型表带及Oysterflex表带分别于1945年、1956年及2015年推出,在佩戴与风格方面皆符合特定要求。蚝式保险扣、易调链节、Rolex Glidelock 及蚝式摺扣延展系统亦不例外。

    由劳力士研发的调节装置无需工具即可使用,让佩戴者随时轻松调整表带。易调链节延展装置与带扣结合,可通过展开及摺叠链节调整表带约5毫米,令日常佩戴倍感舒适。Rolex Glidelock 延展系统采用齿条装置,最多可延长表带20毫米,以便在潜水服上佩戴潜水腕表。蚝式摺扣延展链节结合 Rolex Glidelock延展系统,附设三块摺叠片,可使表带额外延长约26毫米,以便将腕表佩戴于专为极限潜水而设计的厚潜水服外。在舒适度方面,尽管劳力士制造所的专业技术难以——衡量,但却获制表业界一致认可,毋庸置疑。

蚝式(Oyster)表带的可靠性测试
鸣谢: © Rolex/Juriaan Booij

8.耐用性

    “不论任何状况,您只管安心佩戴,蚝式腕表定不会令您失望。这非常棒,不是吗?”——汉斯·威尔斯多夫

    机芯、表壳与表带的耐用性是劳力士享负盛名的一大关键。劳力士制造所从一开始就将耐用性奉为核心理念,将其作为制造流程的重心所在。

    机芯运转难以避免摩擦力。因此,擒纵系统、摆轮轴等活动零件会随时间推移而受到磨损。为解决这个问题,劳力士潜心研发出独家润滑剂,并按特定步骤,在重要位置精准使用指定剂量的润滑剂。在不同温度下,这些润滑剂能够有效使用数年。润滑剂对机芯顺畅运行至关重要,并且能提升劳力士腕表的可靠性能与持久表现。这亦有助减少维修次数。

    劳力士更可模拟加快时间的流动。经专门设计和制造的机器可在短短一周内,模拟腕表使用数年后的损耗情况,并以最佳方式测试腕表的可靠性能。另有一种机器可不停摇晃表带,还有一种机器可不断开关带扣。此外,部分机器会将腕表浸入氯气和盐水之中,向腕表喷洒沙粒,又或加热及冷却腕表。尽管腕表在其生命周期中不大可能经历如此粗暴的对待和极端环境,但劳力士工程师仍然坚持研究并预测这些情况。

    如果有些损耗情况无法用机器模拟,劳力士则会进行专人佩戴腕表的真实测试。在准备批量生产前,原型腕表会由专人佩戴多年。劳力士愿意接受这项漫长测试,进一步确保腕表的超卓性能。

每只劳力士腕表均能发挥超卓性能
鸣谢: © Rolex/Thomas Hensinger

超卓天文台精密时计认证

    “我们的卓越程度已难以用其他标准衡量,唯有我们自知。”——汉斯·威尔斯多夫,1927年

    劳力士始终致力于设计并生产品质超卓的腕表。每只腕表的表盘均镌刻“SUPERLATIVE”字样,彰显腕表的卓越性能。此独特称号证明每一只腕表在离开制造所前,均通过劳力士实验室的一系列严谨测试。

历史印记的起源

    劳力士表盘上的刻字随时间演变。最初是“Chronometer”(天文台精密时计),至1930年代末改为“Officially Certified Chronometer”(官方天文台认证精密时计),继而在大约20年后正式定为“Superlative Chronometer Officially Certified”(超卓天文台精密时计认证)。这些不同称号见证了劳力士持续革新的努力,确保时计极为精准。

    在制表业,"天文台精密时计",是指经过独立机构根据国际标准进行测试后获得官方认证的高精准时计。在瑞士,瑞士精密时计测试中心(Swiss Official Chronometer Testing Institute,简称COSC)负责在不同方位及温度下测量并检查腕表机芯的精准度。机芯经过多项淘汰基准测试,每天计时与原子钟时间的偏差少于数秒,方可获得“天文台精密时计”认证。

    1957年,劳力士推出新一代机芯。1500型机芯配备平衡摆轮及金质微调螺丝(1983年起采用微调螺母),具有卓越的精密时计性能,甚至超出当时认证所需的标准。为彰显此非凡特质,劳力士自创"Superlative Chronometer"(超卓天文台精密时计)一词。此后,劳力士将这一称号与劳力士表盘上已有的“Officially Certified Chronometer”(官方天文台认证精密时计)字样相结合,组合成闻名于世的“Superlative Chronometer Officially Certified"(超卓天文台精密时计认证)。

    表盘字样"Superlative Chronometer Officially Certified"或其简称"SuperlativeChronometer"(见于2023年面世的恒动1908型表款)均延续劳力士天文台精密时计打破常规的理念。各个称号皆是品牌汇聚专业知识、先进技术与超卓测试方式的成果。

卓越新标准

    “超卓天文台精密时计”的概念于1950年代末首次提出,并于2015年进一步巩固,通过采用更加严格的标准,为机械腕表树立卓越新标准。劳力士研发出非凡的检测方式及高科技设备,为腕表进行测试,确保腕表在日常生活与极端环境等各种情况下,皆表现可靠。

    在取得瑞士精密时计测试中心(COSC)认证后,劳力士会再于自设实验室内测试机芯。除了机芯,品牌还会在腕表完全组装且机芯装进表壳后进行测试,确保腕表发挥超卓性能。

    这些最终检测均系统性地完成,与研发阶段及整个制造过程的检测相辅相成。各项措施可确保腕表精准可靠,坚固耐用。

    绿色印章是超卓天文台精密时计的象征,每只劳力士腕表均附上此印章,并附有全球五年保用保证。

“超卓”(SUPERLATIVE):不仅是一种认证,更是一种态度

    “超卓”一般用于形容卓越事物,代表着至高品质。随着新一代机芯的精密时计性能超越当代标准,“超卓”一词于1950年代末开始成为品牌术语。劳力士提出新称号“超卓天文台精密时计",彰显其天文台精密时计的超卓品质。

    超卓天文台精密时计认证标准于2015年变得更为严谨。这些标准适用于所有劳力士腕表,涵盖精密时计精准度、防水性能、自动上链及动力储备。

    推而广之,劳力士腕表的所有零件皆可称得上是“超卓”之作。事实上,每只腕表从设计到最终组装,需反复经过严格检测。

    因此,“超卓”一词并非仅指天文台精密时计认证,更象征着一种态度。这种力求完美的态度渗透至公司各个部门,并推动不同岗位的劳力士员工精益求精。

为本文评分

我来写评论

我来写评论
提交评论

最新评论

daytona斌
daytona斌

图6中的女性,绝非专业制表师!而是请来的演员,来表演的,操作手势完全不对!

2023-05-02
00 00
XB_POLaKhm9
XB_POLaKhm9

卓越与否不知道,反正现在不精准了

2023-04-24
00 00
左兴齐
左兴齐

一劳永逸,真棒!

2023-04-24
00 00
罗宾汉7676
罗宾汉7676

可笑的是机械表努力了这么多年还是从首饰变成首饰,很成功的又回到了原点,如果老汉斯在地底下知道这一切会爬出来掐死这些接班人。机械表的没落已成定局,从石英表出现的那一刹那。

2023-04-24
11 44
百撕不许欺姐
百撕不许欺姐

真棒,就差上月球了!

2023-04-24
22 00
纽约腕表小师弟
纽约腕表小师弟

长文看了好久

2023-04-24
11 00
八个鱼
八个鱼

质量确实没说的。

2023-04-23
11 00
zisnaner
zisnaner

介绍的非常详细

2023-04-23
11 00
下载APP
关注微信
分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