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彼皇家橡树系列26574BC.GG.1224BC.01腕表

我决定爱爱彼一万年

2025年04月03日 13:45 来源:腕表之家 类型:表家号 作者:大写的萝拉

我常觉得如果不够学霸,你恐难懂爱彼的深意。

不可否认,在爱彼这样具有强烈品牌风格的品牌设计下,不熟悉制表技术的新生代表友会仅凭颜值选择入手,这当然也是爱彼在面对时代变革下,做出的最好的回应。正如当年皇家橡树也是在众人不解的情况下诞生,其表面看似只是个划时代的表款设计,实则是凭借高手工工艺打造出的优秀精钢材质腕表。在外型上,坚守着爱彼独有的特点,在表款机芯工艺与技术革新上精益求精,这才是我们认识的150岁的爱彼。

爱彼腕表,在外型上坚守着品牌独有的特点,在表款机芯工艺与技术革新上精益求精。

我之所以说“学霸”,是因为从可连续计算赛车圈用时的Laptimer计时码表到RD#1再到RD#3的三款复杂腕表,如果对机械机芯没有深入了解,恐怕很难知道这几款腕表的技术精髓所在。而为庆祝品牌150周年所推出的全新万年历,更是贴切地呼应了深度了解爱彼,就像是学霸之间进行专业对话的场景设定。

深度了解爱彼就像是学霸之间进行专业对话。

日历腕表的创作对爱彼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万年历更在其中具有相当显著的地位。1924年到1940年代之间,爱彼以10GHSM手动上链机芯为基础,创作了日历腕表。在这短短的十几年内,这些日历腕表一共只生产了108枚。这些日历腕表被登记在照片档案里,有许多都是如我们现在所见的万年历的布局,有日期、星期、月份与月相盈亏显示。

爱彼1920年代左右的日历表设计。

但如果说回到万年历的创作上,1910年到1920年间,爱彼打造出设计有别于其他制表品牌的万年历怀表。在其表壳壳形、材质以及盘面细节设计与配置上独特且突出。然而,由于万年历机制在日历信息相互连动的结构上齿轮复杂。在那个一切都必须纯手工的年代,要将万年历机制缩小至腕表机芯尺寸,实现技术突破异常困难。这也是为什么一直到1970年代,仅有爱彼与百达翡丽两个制表品牌成功推出万年历腕表作品。

爱彼第一批日历腕表所搭载的机芯10GHSM。

从1910年到1950年间,全日历叠加计时码表的复杂结构,是爱彼腕表创作中重要的一环。而爱彼具有万年历显示功能的腕表,终于在1955年左右推出。编号为5516的设计,是由爱彼制表师们与瑞士汝拉山谷里各个小型零部件工坊共同合作打造,而其中至关重要的日历显示机制则由独立制表师Alfred Aubert制作。

1950年代末,爱彼出品带有闰年显示的万年历5516腕表。

一向集合了最具才华的制表师、机芯建构师人才的爱彼。在推进万年历机制技术时,也是集思广益、广结才杰才得以完成。在1970年代,瑞士制表业面对石英危机之际,产业人才与设备大量流失、消逝,爱彼却在此时推出了最著名的2120/2800万年历机芯。

爱彼著名的万年历2120/2800机芯。

2120/2800自动上链万年历机芯,是由当年在爱彼已经服务长达34年的制表大师Michel Rochat,与技术部门创始人Jean-Daniel Golay秘密合作并推动建构计划。同时,结合了保修服务部门创始人Wilfred Berney的技术建议,以2120薄型机芯为基础,搭建万年历结构,创造出厚度仅3.95毫米且为当时世界上最薄的自动上链万年历机芯——2120/2800机芯。

爱彼搭载2100/2800机芯,编号5548的古董腕表。(图片来自网站amsterdamvintagewatches.com)

1977年,爱彼推出2120/2800自动上链万年历机芯原型并予以投产,而第一批订单就高达159枚,这已经几乎是1924年以来爱彼所有日历腕表的销售总额。此后的15年间,爱彼共生产了7219枚搭载2120/2800机芯的多种不同款式的万年历腕表。在那个制表产业凋零的年代,爱彼的职员人数成倍数增长至285人,这不论是对爱彼或是对瑞士高端制表行业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经典万年历的迭代精进

爱彼可以说是借着万年历的创作,将品牌带到更高的市场价值,更得以保留高端制表工艺的传承。不夸张地说,在某一个程度上,更是间接地拯救了机械腕表制作产业的生命延续。2120/2800万年历机芯的成功,不但证实了高端复杂机芯的收藏价值,也让爱彼开启了万年历技术推进的旅程。

爱彼Royal Oak皇家橡树系列万年历霜金腕表26574,直径41毫米,霜金工艺润饰18K白金表壳,搭载Calibre 5134自动上链机芯,振频2.75赫兹,储能40小时,霜金工艺润饰18K白金链带搭配镌刻 AP 字样白金折叠式表扣(摄影@Kyle Kuo)。

万年历机制可以说是刻入了爱彼制表的DNA里。2015年,爱彼推出了研发多年的5134自动上链万年历机芯,取代了2100/2800机芯,由此爱彼的万年历设计便迈入了下一个阶段。5134机芯的设计虽源于2100机芯的蓝图基础,但因其是为较大尺寸的腕表而设计,机芯也因此向外扩张一毫米,厚度相较于2100/2800有所增加,但也保持了4.31毫米的优秀薄度。

爱彼5134万年历机芯沿用2120/2800机芯的经典特征,加上双向自动上链结构,以及更精准的月相显示(摄影@Kyle Kuo)。

爱彼5134机芯沿用了2120/2800机芯的许多经典特点,包括不常见的2.75赫兹振频(每小时19,800次振荡),40小时的动力储存。同样,也运用了无上方固定表桥的悬垂式发条盒,这可确保整体薄度。5134机芯,根据当代佩戴者的实际需求,使用了双向自动上链设计,并具有每125年317天仅需调校一次的精准月相显示。在机芯设计上,与2120/2800机芯的古典特征一样,使用了古典的可调式砝码摆轮,装饰风格更加精致、多层次。

Ref.25729 古董怀表作品(拍摄@Laura Lan)。

5134自动上链万年历机芯,也将随着2025年最新的7138机芯的推出进入尾声。针对150周年推出的一款皇家橡树镂空万年历腕表,也将成为搭载5134机芯的经典绝响。5134机芯在2015年发表时,是为了搭载入较大尺寸的表款,而最新的皇家橡树镂空限量版万年历腕表尺寸为41毫米,盘面上万年历针圈布局稳妥且平衡。

爱彼Royal Oak皇家橡树系列镂空万年历腕表150周年纪念款26585XT,钛金属表壳,直径41毫米,蓝宝石表盘,搭载Calibre 5135自动上链机芯,万年历搭配周历显示,天文精确月相,振频2.75赫兹,储能40小时,钛金属链带表带,搭配块状金属玻璃固定链节与三折式表扣(拍摄@Laura Lan)。

一直到1984年,皇家橡树系列才首次装载万年历机芯。而2100/2800机芯担任了爱彼万年历腕表的“重角”数十年,经过7次的技术更新迭代。2015年的5134机芯不仅延续了前者的经典,还符合了当代偏好大尺寸表款的创作需求,改良后的机芯尺寸可以适切地放入40毫米以上的腕表。同时,在盘面上也延续了爱彼万年历一向典雅且和谐的布局配置。

爱彼Royal Oak皇家橡树系列镂空万年历腕表150周年纪念款使用钛金属打造表壳,运用,钛金属链带表带,搭配块状金属玻璃固定链节与三折式表扣(拍摄@Laura Lan)。

皇家橡树镂空万年历150周年纪念款使用爱彼极少使用过的合金组合(前有2021年的皇橡Only Watch Jambo款式、2023年皇橡的16202XT Jambo款式以及2024年皇橡万年历26585XT款式),运用了钛金属与块状金属玻璃(BMG)高科技材质打造表壳与链带。虽说这几年已经陆续有制表品牌使用块状金属玻璃(BMG) 制作表壳或零部件,爱彼在这枚腕表上使用的块状金属,钯金含量超过50%,不仅在物理性能上耐刮且抗腐蚀,材质表面表现也更具光泽。

爱彼Royal Oak皇家橡树系列镂空万年历腕表150周年纪念款,采用灵感源自灵感源自典藏于爱彼博物馆Musée Atelier中的Ref. 25729怀表作品的复古美学设计。

这一枚皇橡限量镂空万年历的表圈底盖外缘以及链带固定链节,皆为块状玻璃制作,并进行抛光处理,从而与钛金属表壳与链带链节的缎面拉丝哑光效果交织辉映。盘面以蓝宝石镂空处理,并搭配蓝色盘面,整体效果犹如深夜里清澈无云的星空。

150年重磅万年历新作

随着5134机芯的谢幕,爱彼150周年在万年历技术的承先启后,创作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新万年历机芯设计。2025年推出的7138万年历机芯,不仅仅在美学上有着爱彼独具的特点,更在使用者的体验方面研究出全新的便利设计,也确立了当代万年历最新技术成就典范。

2025年推出的7138万年历机芯,不仅仅在美学上有着爱彼独具的特点,更在使用者的体验方面研究出全新的便利设计,也确立了当代万年历最新技术成就典范。

首批爱彼最新的7138万年历机芯,装载在CODE11.59与皇家橡树两个款式,揭示了这枚机芯可量产且广泛运用在爱彼旗下各种表款的灵活性与延伸性。不仅如此7138机芯可以单一表冠前后调校所有万年历信息,包括闰年与月相,这是百年来腕表机芯未曾所及的技术突破。即便过往曾经出现无须隐藏按钮——可以表冠便利调校的万年历机芯,但始终没有突破独立自由调校的技术。

爱彼最新搭载7138机芯的万年历腕表,以单一表冠即可自由调校所有日历信息(摄影@Kyle Kuo)。

在表冠处运用了冠状来回途径分开的齿轮设计的方法,7138机芯以表冠来回各两段(共四段)设计可调校日期、星期、月份、月相与闰年显示。以7121机芯为基础,加上RD#3成功将万年历的月份尾棘轮整合入日期轮、并将多个推动月份的齿轮整合的结构,7138机芯得以实现表冠第2段顺转调日期、逆转调月份及闰年显示,第3段则为正常双向调时分,当再次把拉出的表冠推回第2档位时,顺转可调星期与周历,逆转可调月相。

爱彼Code 11.59系列自动上链万年历腕表26494BC,18K白金表壳,直径41毫米,烟熏蓝色表盘,搭载Calibre 7138自动上链机芯,万年历搭配周历显示,天文精确月相,振频4赫兹,储能55小时,蓝色纹理橡胶表带,搭配18K白金三折式折叠表扣(摄影@Kyle Kuo)。

在表冠轴进入到机芯的这个位置,爱彼研究出一套在表冠拉出以及再次推回,齿轮走不同路径的特殊机制,一个类似冠状轮的柄轴,加上行星式传动轮的结合驱动,表冠拉出第一段和第二段走轮系的一边,所以可单独调校而不影响其他显示信息。然而,在第三档位置再推回表冠的那一刻,柄轴路径切换到另一边,则可在第二档进行另一边的信息调校。这样先进的档位设计,超越了爱彼自己二十多年前就已经设计出以按钮进行档位的切换机制。爱彼一向坚持以传统机械结构与工艺解决机芯功能进化,这是爱彼最令人佩服之处。那些看似平淡且在外表上可能不亦察觉的进阶设计,都是爱彼针对传统机械机芯工艺的深度思索研究而来。

爱彼7138机芯表冠柄轴特殊设计大型模型示意(摄影@Laura Lan)。

同样让人惊奇的地方还有爱彼特别在这枚机芯上放入的设计,讲起来有些偏执,却让我这样的强迫症得以完全治愈。可能少有人注意到,几乎所有的月相显示,月相盘的推进中,满月的显示从来都不在正中央。然而,爱彼7138万年历机芯特别将齿轮设计为60齿,并运用了两个根据NASA真实呈现的月相图所打造的的月相显示盘。每一次满月时,月亮一定会出现在视窗中的12点钟正中央位置。

针对月相盘显示,7138机芯设计为满月状态时,月亮将在12点钟对齐的正中央位置。

不仅如此在日历信息的显示盘上,爱彼也非常坚持地将所有的信息布局弄得齐齐整整。我们以即将停产的爱彼5134万年历机芯为例,星期盘上的英文缩写排列是周日与周一之间的点对齐12点位置,并位于盘面上的9点钟位置。日期盘上日期显示,31号与1号靠得很近,且也没也任何一个头尾数字对齐正上方。不过,这都传统万年历所有日历信息轮系环环相扣,且百年来沿用至今没有重新计算排列组合的缘故。

7138机芯所有的日历显示信息皆为齐齐整整,对齐一致(摄影@Kyle Kuo)。

然而,最新的7138机芯整体万年历信息的轮系配置与传统万年历大不相同。不仅可以单独以表冠调校,还能在盘面布局上取得另一番重整。首先,爱彼将日期、星期与月份盘分别放置在12、9、3点钟位置,与传统万年历大部分为3、9、12点钟位置不同。其次,每一个小针盘的信息起始位置一定对齐12点钟位置,一月份的JAN、星期一的MON、以及每月的一号。再者,闰年与月份同轴,而星期盘中间有个安全警示设计:指针在红色区域时,佩戴者虽可进行所有的信息调校(表示调时分无误区),但万年历部分信息有可能无法进行调整,但不影响机芯整体正常运作。

爱彼7138机芯特殊设计日期轮模型示意(摄影@Laura Lan)。

其中,为确保日期盘上每月一号对齐12点钟位置且数字间排列更顺畅。爱彼则特别设计出一个每个齿轮尺都不一样的、不规则的日期轮,以确保盘面上整齐划一的日期数字排列。看到这里你是不是有点懵?还是说,你和我一样在这个环节有点兴奋?至少,当我在爱彼总厂新品预览时,听见Gulio Papi解释这个设计的时候,整个人都被点燃了。在精准度已经不成问题、复杂功能已经信手拈来的资优班里的爱彼,不仅着眼于使用者所关注的每一个细节,包括像日历显示这样的美感问题,都不惜耗时耗力地、想方设法达到最完美。这不就是爱彼最值得珍惜且让人感动的地方?

爱彼Royal Oak皇家橡树系列自动上链万年历腕表26674ST,精钢表壳,直径41毫米,蓝色表盘,搭载Calibre 7138自动上链机芯,万年历搭配周历显示,天文精确月相,振频4赫兹,储能55小时,精钢表带,搭配AP字样折叠表扣(摄影@Kyle Kuo)。
7138机芯可以说是爱彼达成了对自己在制表工艺上的期许,也可被看做是对21世纪高端复杂机械腕表的一个定位锚。5134万年历机芯虽优秀,但爱彼并没有止步于这枚已经很受欢迎的传统万年历机芯。而7138万年历机芯的推出,不仅仅将振频提高到4赫兹(5134机芯仍为2.75赫兹),并将动能存续从40小时提高到55小时,更符合现代精准度要求与佩戴需求。

搭载7138机芯的万年历腕表,可透过单一表冠自由调校盘面上所有日历信息(摄影@Kyle Kuo)。
也许有人认为这是多此一举,也可能有人认为在技术上突破算不得“显赫”,但回想70多年前当爱彼创作万年历腕表的时候,要克服的是在缺乏自动化科技帮助下,推进机械机芯的微型化,让腕表佩戴者能够在实现符合日常生活使用便捷的同时,尽享复杂功能的工艺之美。而直至今日,陀飞轮、万年历已经是“基础”复杂机芯功能时,我们面对数字科技,面对AI,我们想要的复杂功能又是什么?

爱彼可以说是藉着万年历的创作,将品牌带到更高的市场价值,更得以保留高端制表工艺的传承。

人工智能可以算出一百种方案,可以解答几万种问题,但却无法辨识我们看到表盘布局设计时,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美学差异。人工智能无法感受用工具调校万年历信息,以及用一个表冠就能操作所有功能校准的差异与快感。人工智能更无法理解一枚腕表背后的工程师、制表师、所有技师,如何倾其一生只为一件事的专注与执着,更无法知道为什么我们和爱彼还在这里热爱着。

声明:本文为腕表之家自媒体平台“表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腕表之家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为本文评分

文章中涉及到的1款产品

204 1

我来写评论

我来写评论
提交评论

表家号

大写的萝拉
已发表 373 篇作品

专栏主笔Laura Lan蓝思晴专精机械钟表赏析,亦对珠宝、生活、文化与艺术等各领域皆有着独到的见解。

TA的更多文章 >
下载APP
关注微信
分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