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时码表掀起市场先锋背后的暗战

2014年04月24日 11:08 来源:腕表之家 类型:转载 作者:杨帆
今年的巴塞尔钟表展,超复杂的炫技少了,去年以来不甚景气的市场环境,让低调务实之风深入人心。简而言之,就是在最受市场欢迎的款式上下功夫,同时提高性价比。

  多数腕表品牌选择了同样的突破口:计时码

  究其原因,它是通向复杂功能腕表的入口,却又不像陀飞轮、三问等功能那样有着令人却步的价格。

  相比原来在亚洲畅销的简约三针、小三针以及两针这类入门表,即时呈现的有趣功能加上成熟技术带来的低成本,让计时码表成为这些爱表者“第二块腕表”的热门之选。除去少数风格鲜明的品牌,几乎所有巴塞尔钟表展一号馆内的品牌都推出了计时码表,不少品牌更以这些计时码表作为主推的畅销款。

  最初的较量
  机芯是码表的灵魂,也是竞争的核心。

  事实上,早在1821年尼古拉斯·凯世发明这项技术以来,这种竞赛从未停止。最著名的一次对决发生于二战后。由于技术和资金的问题,当时并没有一家品牌能完全自主开发出手动上弦的计时功能,于是出现了两大阵营。一方是百年灵豪雅汉密尔顿牵头的联盟,另一方则是真力时摩凡陀

  最终,真力时的El Primero自动上链计时码表机芯横空出世。直到今天,它3.6万次/小时的高振频,在量产机芯中仍无出其右。

  1988年,劳力士推出了4030机芯——具有变量惯性平衡摆轮、微调螺帽及宝玑式游丝的平衡摆动组件,以及具备品牌于1931年发明的恒动摆陀的自动上链组件。

  4030下线后,被劳力士拿去装备了同样传奇的迪通拿腕表。而今年,El Primero和迪通拿,也是真力时和劳力士各自力推的计时腕表系列。

  7750的革命

  事实上,瑞士制表业在经过上世纪70年代石英风暴的低谷之后,计时表反弹的力道甚是凶猛。这时候,ETA机芯工厂的ETA-7750登上了历史舞台。而此时,斯沃琪、历峰这样的大集团作战,已经近在眼前。

  ETA-7750的意义在于,它让更多表厂可以生产计时腕表,而免去自己开发计时芯的费用。由低至高的价格区间中,都能找到7750的影子。走到天梭浪琴这类销量极大的品牌商店,除非特意标明了自产机芯的表款,几乎所有的计时码表装的都是7750。

  购买7750后再自行研发、改良的也不在少数。例如IWC葡萄牙系列的计时码表,芝柏的1/8秒闪电双追针计时法兰穆勒自动计时万年历……

  新一轮竞争

  7750面世之后,许多不同品牌的自动上弦计时机芯陆续出现,使得劳力士这样的巨头,也开始重新考虑自己的策略布局。2000年,劳力士对外宣布,完全自己生产的4130机芯诞生。

  劳力士工程师将计时机械结构的部件数量减少60%,动力储备由以往的50小时提升至72小时。这款机芯还用了劳力士发明的特殊材质Parachome,有更好的防磁防蚀功能。

  十多年来,拥有一枚自主研发且自产的计时码表机芯成为核心竞争力的代表。芝柏、豪雅、宇舶等品牌先后推出了自产的计时码表机芯。

  细数各大品牌
  今年新出的计时码表


  豪雅
  作为计时码表的重要生产商,豪雅今年力推旗下的卡莱拉系列赛车计时腕表,其搭载的就是自产的新款Calibre CH80机芯——80小时动力储存,却只有6.5毫米的厚度。


  百达翡丽
  除了机芯的竞争,价格的亲民化,也是计时码表开拓市场的重要手段。
  今年巴展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便是“表王”百达翡丽推出的5960钢壳年历计时腕表,三四十万元人民币的定价也让不少表迷大力鼓掌欢呼。


 劳力士
  劳力士在计时码表领域资格很老,这得益于他们与赛车运动的紧密联系。
  马尔科姆·坎贝尔爵士自1930年起便佩戴劳力士蚝式腕表。1935年,他在博纳维尔盐带平地驾驶著名的“蓝鸟”战车,首次打破时速300英里(时速482公里)纪录,被誉为“极速之王”。包括1962年首位迪通拿耐力赛冠军丹·葛尼、1968年的全能冠军维克·艾尔福特、赢得最多次迪通拿赛事的冠军车手赫尔利·海伍德、耐力赛的纪录保持者汤姆·克里斯藤森在内的赛车手,以及大名鼎鼎的保罗·纽曼,都曾是劳力士计时码表的伙伴。

  劳力士的迪通拿系列诞生于1963年,名号取自佛罗里达的迪通拿赛道。它曾在上世纪搭载过著名的4030机芯。而今年出品的新版,则搭载4130机芯。


  宇舶
  大家都在做简单化尝试,特立独行的宇舶似乎是个例外。今年巴塞尔,宇舶力推了一款Big Bang Unico双逆跳计时腕表。这是品牌历史上首次推出Big Bang Unico 双逆跳计时器——第一款搭载中央计时机芯的双逆跳腕表——他们正在为这枚机芯技术申请专利,这也是目前制表行业内,同类型腕表中唯一一个采用该机芯技术的腕表。
为本文评分

我来写评论

我来写评论
提交评论

最新评论

下载APP
关注微信
分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