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表之家 钟表文化]对于潜水表、飞行员表等专业运动表而言,夜光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功能。钟表夜光物料历经了从20世纪早期的镭(Radium)到钷(Promethium),再进化至氚(Tritium)气灯,以及90年代安全的LumiNova方案。最终1993年的改良版Super-LumiNova凭借高亮度、长持久性和无放射性的优点,一举击败了此前所有的技术,迅速成为行业标准。今天的腕表编年史,就来聊聊钟表夜光的变迁。
使用镭夜光的古董怀表
让我们把时间倒回20世纪初,此时玛丽·居里(Marie Curie)刚刚发现新元素:镭。当时人们对这种新元素颇感好奇,镭被应用于多个领域。钟表行业看中了镭能释放出α和γ两种射线,通过特殊合成后产生亮光,作为夜光物料使用。
沛纳海 Radiomir 原型表(1936年)
通过将镭涂抹在表盘和指针上,可使腕表在夜间或光线昏暗的场景中读取时间,极大拓展了使用场景。镭夜光技术的代表,便是30年代沛纳海应意大利海军要求开发的Radiomir(镭得米尔)原型表——其名称正是源自专利镭基涂料。
使用钷夜光的精工表
同期流行的夜光材质还有钷。钷同样具有放射性,通过钷的β衰变激发荧光粉发光。因适中的半衰期和较低的辐射风险,在当时被认为是相对安全的夜光材料。历史上以精工等品牌曾使用过钷夜光,这些腕表通常在盘面标注“P”符号。
宝珀“无辐射”标志潜水表
随着人们认识加深,这些元素的放射性引发了公众对于健康的担忧。宝珀敏锐地察觉到了这点,在1960年代部分五十噚潜水表的盘面印制“无辐射”标志(即带有红色禁止符号的黄色辐射标志),表明对佩戴者健康无害。不过此时业界尚未找到更安全的替代材料,历史款“无辐射”腕表,使用的仍然是镭基夜光涂料——此举更多出于营销目的。
使用氚夜光的劳力士格林尼治型
介于环保问题,20世纪60年以后,镭和钷逐渐被氚夜光取代。氚在衰变过程中会释放出β粒子(电子)产生微弱的荧光。由于辐射量较低,可视为相对安全的夜光技术。使用氚夜光的腕表,通常在盘面标注“T”字样。
使用"微型自发光气灯"的波尔表
氚夜光通常以微型密封玻璃管的形式存在。这些玻璃管内充有氚气,内壁涂有磷光材料(如硫化锌或其他荧光物质)。当氚衰变释放的β粒子撞击磷光材料时,会激发磷光材料发出可见光。这种无需要借助外部能源或反射外来光源的形式,属于“自发光”式夜光,至今仍被波尔等品牌使用。
从镭、钷、再到氚,尽管放射性一再降低,但始终无法完全打消消费者的顾虑。时间来到90年代,寻求不含辐射的新型夜光物料,成为众多品牌的共识。日本Nemoto公司率先研发出了一种钟表夜光物料:Luminova,主要成分为铝酸锶(SrAl2O4)。相较以往放射性元素的“主动发光”,Luminova采用蓄光形式发光,即“被动发光”。它拥有更长的使用时限,且不会与水发生反应。仅需吸收30分钟光源便能持续发亮8小时以上,拥有很强的实用性。
使用Super-LumiNova的柏莱士INSTRUMENTS腕表
作为改进版本的Super-LumiNova夜光于1993年推出,由日本Nemoto与瑞士RC Tritec公司合作研发。与前身LumiNova相比,Super-LumiNova提升了亮度,夜间显示效果更出众。此外,Super-LumiNova还拥有更长的光亮时间,能以多种色彩(蓝、黄、橙等)呈现,迅速成为全行业普遍采用的夜光标准。
使用Chromalight的劳力士深潜型
2000年前后的劳力士腕表,曾使用Super-LumiNova夜光。2008年,劳力士自研夜光技术Chromalight随着Deepsea(鬼王)潜水表首发登场。它仍属蓄光式夜光,但有别于Super-LumiNova常见的绿色光芒,Chromalight夜光呈现蓝色;且稳定性更高。如今Chromalight已广泛应用于劳力士各大产品线,这种蓝色夜光也成为了劳力士腕表的特色所在。
回溯历史,钟表夜光经历了从放射性物质到无机物转变,从“主动发光”向“被动发光”的转变,最终由1993年问世的Super-LumiNova一统江湖。如今,Super-LumiNova已成为主流名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腕表设计和功能创新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并继续朝着高性能和环保方向发展。(图/文 腕表之家 萧峰)
超霸,登月之表,与月有不解之缘,多少年来配合NASA
我有一块 全新 国行 带发票 6月卡 微 电 壹叁零五菱九六二七0八
我个人收一只15500or,出手的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