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朗格从它的四分之三夹板说起

2015年04月13日 09:05 来源:腕表之家 类型:原创 作者:毛壮

      [腕表之家文化] A. Lange & Söhne(朗格);一个毋庸置疑的最顶级的且没有之一的德国钟表品牌。即使在世界范围内,也同属最顶级钟表品牌之列。当然,一个钟表品牌可以毫无争议的称之为最顶级,绝不可能是空穴来风毫无理由的。特别是对于朗格,理由可谓是相当的充分,但我们今天就先聊其中一个理由——朗格的四分之三夹板。

      看完开头,我相信很多人都会问我同样的一个问题,什么是四分之三夹板。通俗的讲,这个夹板就是盖在机芯上用于固定齿轮,且面积大约占机芯面积四分之三的一块金属板子。如果从更加专业的角度讲,就是将原动系夹板与传动系夹板合二为一的夹板,至于为什么采用这种结构,那还要从费尔迪南多•阿道夫•朗格先生在1845年12月7日建立表厂后说起,在当时那个没有数控机床的年代,怀表机芯一直有一项技术问题困扰着他,就是之前机芯的轴承和齿轮通常安装在分离的桥板和夹板下,而这样做的最大的问题就是会导致机芯在可靠性与走时精准度上受到影响。

     因为这种分离式夹板的方式就要求制表师在组装机芯的过程中必须极为精心的操作,期间需要对齿轮和夹板进行不断的尝试和调整,才可以将各个齿轮安装至正确位置以使它们相互作用。但只要其中某一块夹板的基准线改变,其他所有夹板就要再次检查,甚至还需要重新定位安装,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夹板位置也会稍有移动,以至怀表需频繁地校准。

      所以这种极费心力又得不偿失的工作对于朗格先生来说是难以接受的。他的目标是制作长期可靠、质量上乘的时计。最终他重新研发制作了一种上夹板,将所有重要齿轮的齿轴整合在一起,而单个轴承的位置则被独立的夹板固定。尽管这样做需要特殊的技术才能同时将上夹板下的所有零件放入相应位置,但是却极大地提升了机芯的组装速度。之后,朗格先生开始不断的改进这种上夹板的设计,大约在20年的时间里,连续发展了几个阶段之后,于1864年,这种只有擒纵系统的摆夹板外露,擒纵轮也随后被整合的覆盖机芯面积四分之三的上夹板最终定形,四分之三夹板就此诞生。这种夹板的诞生在今后不仅成为了朗格的特色,更成为了整个德国制表业的特色。

     1990年,经过朗格家族第四代传人瓦尔特•朗格先生不懈努力,朗格品牌最终得以复兴,也从此踏上了制作腕表的崭新之路,为了向200年前诞生的萨克森精密制表业奠基人致敬,四分之三夹板也同时成为了朗格腕表的经典标志。曾经有一种说法是说,朗格之所以要使用四分之三夹板,主要是为了省事,因为当时德国在精密机械上的加工精度,和瑞士相比差距很大。

    对于这种说法,我的观点是在怀表时期我承认德瑞两国的差距,也承认打磨一个夹板比打磨多个夹板更轻松。但客观的讲,在技术层面四分之三夹板和数个桥板构成的传统结构相比,确实大大改善了机芯稳定性,在降低齿轮轴距公差的同时也使机芯更加的抗污,其怀表就是最好的证明。而如今到了腕表的时代,朗格的四分之三夹板在保持一贯优良性能的前提下,无论是在制作还是打磨,不仅不省事,反而会比其它的品牌更加费事。

      首先我们就来看一下夹板的材质,朗格虽然不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使用德国银材质制作机芯夹板的品牌,但它却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所有机芯夹板都采用德国银制作的品牌。之前有很多人问我,朗格为什么要使用德国银?首先德国银并不是银,而是一种铜、锌、镍比例为5:2:2的合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白铜,虽然比黄铜贵,但毕竟都是铜,使用它并不能使机芯更尊贵;其次,尽管白铜比黄铜更坚固,但对腕表性能上的提升可谓微乎其微;第三,由于德国银没有镀层,安装时留下指纹无法去除。

     然而面对如此多的质疑,朗格毅然选择了德国银材质,理由就是为机芯增添那一丝的美感。由于德国银中镍的氧化程度相当低,所以德国银在接触到空气中的氧气时只会缓慢地起作用,同时合金表面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形成一层美丽的金黄色光泽的保护层。正因为这个原因,德国银表面可以无需其它电解质或抗腐蚀涂层。这种现象我们在瓷器上称之为开片;在文玩上称之为包浆;在酒上则是陈年的光华。

      由于腕表的体积远远小于怀表,所以对四分之三夹板在加工、打磨与安装上的精度也就更高,首先朗格会使用先进的切割技术使四分之三夹板的制作精准至千分之一毫米。然后通过手工与机械的默契配合对夹板进行完美打磨。在对夹板进行表面打磨之前先要进行周圈抛光,这项工艺是运用滚动砂轮,以人手将夹板的垂直边缘在砂轮一侧压碾。

      其中格拉苏蒂菱纹图案是四分之三夹板上最重要的一项装饰,需要以滚动砂轮沿着夹板表面斜辗压出平行的直纹。

     呈云状的纹饰我们一般称之为圆珠纹,这种纹饰我们一般在主基板的正面较为常见,但你不知道的是,四分之三夹板的内侧就是这种纹饰,但遗憾的是,如果不是表的主人自己拆,他可能一辈子都欣赏不到夹板内侧的美丽纹饰。

     这种纹饰的打磨采用小的滚动砂轮在夹板表面点刻而成,一只手转动夹板,一只手将砂轮在夹板上点刻,纹饰从内而外伸展,每一层圆点都为来回覆盖而成,如果转动力度稍有不匀,打磨就会功亏一篑。

     在众多打磨工序中,最见功力的就要数倒角打磨,因为这一工艺同时涉及切割斜角和抛光打磨。而朗格的四分之三夹板不仅是每一个边缘,甚至是每一个宝石轴眼,每一个轴承孔位,都经了倒角或者说削边处理,如果你看见夹板每个孔位之袖珍,数量之繁杂,你就知道这道工艺有多么奢侈。而这种环节,机器是无法完成的,所切割的夹板边缘都具备统一的宽度和视觉角度,同时斜角也完全采用手工打磨抛光。

      众说周知,一个夹板上的孔位和轴眼越少安装时就会越轻松,所以从安装的角度,我一直都认为朗格的腕表使用四分之三夹板是明显的“自虐”,要知道现在一款最简单的Lange 1都至少有8个轴眼,安装时要同时对准8个轴眼,别说装,就是想想都觉得不寒而栗,况且朗格还有很多更复杂的表,我想这个世界上为了极致的完美如此喜欢“自虐”的品牌恐怕也就只有朗格了。(图/文 腕表之家 毛壮)

为本文评分

我来写评论

我来写评论
提交评论

最新评论

bigbag
bigbag

四分之三夹板比桥板更稳定吗,怀疑

2016-10-06
00 00
perfect9999
perfect9999

好精美,一直非常喜欢德系。

2016-05-13
00 00
神狗狗
神狗狗

现在我才看到

2015-12-04
00 00
晨钟催晓
晨钟催晓

真是篇好文章,作者功力深厚,行文扎实详尽,字里行间充盈着丰富的腕表知识,通篇文章详细地道出了朗格四分之三夹板繁复的工艺及精湛的技术。虽然看不太懂那么多的腕表专属术语,但无损于本文的光彩。

2015-09-24
11 00
gaogaofeng
gaogaofeng

真的是漂亮~

2015-08-05
00 00
大表哥儿
大表哥儿

美疯了,德国表真的比瑞士表精致多了。

2015-05-07
00 00
nicholas177
nicholas177

很棒的知识贴 赞一下 德国工艺~

2015-04-27
00 00
Kevin168
Kevin168

类似好文该多分享一些

2015-04-24
00 00
渔佴
渔佴

这种有技术含量的文章多发发

2015-04-18
00 00
TERRY腾
TERRY腾

好文章。涨姿势。

2015-04-14
00 00
下载APP
关注微信
分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