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方也有文字内容
劳力士蚝式表壳,诞生于1926年
1922年,劳力士推出的Submarine腕表
劳力士创始人汉斯・威尔斯多夫在二十世纪初期,怀表流行的年代,敏锐地察觉到腕间时计,才可以满足新趋势带来的新需求。但他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怎么才能保护腕表,使它在日常佩戴时候免受灰尘与水气入侵,从而避免由此导致的表壳内部运作不畅或氧化。1922年,劳力士便推出了Submarine腕表。腕表配有一个额外的外层表壳,其外圈和水晶镜面紧紧旋入表壳,令外层表壳起到防水作用。若需给腕表上链或调校时间,必须打开外层表壳才能接触到表冠。Submarine腕表也是劳力士在这条防护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
当时为了宣传蚝式表壳的出众品质,汉斯・威尔斯多夫还决定请梅赛迪丝・吉莉丝,在准备游泳横渡英吉利海峡时候佩戴腕表,以证明这款腕表完全防水,最终她佩戴劳力士蚝式腕表成功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游了十几个小时之后,蚝式腕表也依然运行如常,丝毫不受影响。为了庆祝她的成功,劳力士在《每日邮报》头版发表整版文章宣告了梅赛迪丝・吉莉丝跟防水腕表的胜利,她也是劳力士首位代言人。
现代劳力士的蚝式表壳,又细分为由表壳、表冠、镜面、表圈、排氦阀等多个配置组成。 防水级别也根据不同配置,分别规划出100米、300米、1220米、3900米四种级别,像是100米,就是DJ日志型、DD星期日历、迪通拿等这类常规型号的防水级别,300米是咱们最受欢迎的潜航者水鬼,1200米就是海使,3900米渐变鬼王DEEPSEA这种。
在劳力士蚝式表壳中,一个重要部分在于表冠的双重、三重防水系统。1953年,劳力士推出双重防水系统,采用具备双层密封圈的专利系统。1970年,劳力士进一步革新制作工艺,推出三重防水系统,利用额外的密封区,加强劳力士腕表的防水性能。
双重防水系统,在表冠套管部分一个胶圈,在表冠里有一个胶圈。三重防水系统,在表冠套管部分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胶圈,变为两个胶圈,在表冠还是保留一个。日志型、星期日历双重防水,水鬼跟迪通拿是三重防水,密封防水就如同潜水艇的舱门一般。
劳力士蚝式表壳表镜
劳力士表款上的表镜,也是蚝式表壳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安装在一个垫圈上,固定在壳体之上。表镜日历放大镜,也是劳力士的标志性特点之一。劳力士最初于1953年推出勒取得专利的放大镜,它能将日志型的日历窗放大,增强可读性,也更具辨识度。其名字源于希腊神话中的独眼巨人“Cyclops”。
而刚才咱们提到的表圈多功能性,基本都出现在劳力士运动款上。这些表圈在上世纪50年代最早使用的是树脂塑胶表圈,像是早期的格林尼治GMT上,但树脂咱们也都知道,这玩意并不耐用,就别提拿来当最外层的表圈了。
劳力士蚝式表壳排氦阀
排氦阀构造就如上图展示,海使型和深潜型表壳侧面存在于一个圆片阀门构造,内部装有弹簧,随压力产生变化,弹簧顶开阀门,排出氦气。
但其实从蚝式表壳,反观现代制表来说,在现在各方面都很成熟的技术条件之下,对于腕表品牌来说做好防水难吗?或者说真的有很难吗?我个人觉得是并不难,这应该是最基础的技术工艺吧,难的反倒是应该考虑怎么才能保证一如既往的耐用品质,这是劳力士做的最好的一点,也是受大家欢迎的一大原因所在,买完戴手上不出毛病又准又耐造。
今天的蚝式表壳节目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如果表友们还有什么想看的钟表相关内容,像是材质、工艺、技术又或者表款,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那么我们下期再见。
学习了六个字
有啥好吹的这式那式😄
优秀的文章必须顶
很好的科普贴~~~
主播你别紧张,你嘚瑟啥啊
神马这式那式,并没有多么高深技术,更像是吹牛逼的营销。
表镜上的放大镜是粘上去的还是说和表镜一体的?
科普的不错,我之前都不知道
.......
这文章放在21世纪的表界已经没有什么价值了,哪家的运动表防水都各有千秋,300米抗水早已经成了标配了,大家都会造了
逸仙君 评 IWC万国表 柏涛菲诺 自动腕表 IW356527
得益于蓝针白盘和蓝色表带的加持,这可能是柏涛菲诺大三针里目前最显年轻的一款,无论表径还是厚度,在日常佩戴中轻便舒适,机芯和动储是薄弱环节,忽略这个短板的话,这只表值得长期佩戴。
一条小路通罗马 评 宝玑 经典 7787 7787BR/29/9V6
非常漂亮,但是对于高大的男士很不友好,曾经在澳门试戴过,39的表径只适合偏瘦中等身材的男士
朱延鹏 评 江诗丹顿 伍陆之型 FIFTYSIX自动上链 4600E/000A-B487
宁当鸡头,不当凤尾,高端品中的低端品就别天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