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记者生涯,我采访的那些大企业家们|卢曦新书《时尚永不眠》

2020年05月25日 11:23 来源:腕表之家 类型:表家号 作者:卢曦采访手记

从进报社实习算起,我做媒体已经有15年了。我见过许多企业家,厉害的大企业家。

Name-dropping,指那些在社交场合不断提及名人,显得很有资源的人。请不要误会,我与大企业家们没有私交,我感兴趣的是他们故事。

2014年夏天,我在海南博鳌专访了恒隆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启宗。那是一个房地产行业论坛,陈先生每年都参加,而我代当时任职的媒体,约到了一个一对一专访的机会。

我们早早搭好摄像机等他,负责联络的同事一直在和远在香港的恒隆总部沟通,然而迟迟不见人影。直到午夜12点,采访团队三个人都犯起了困,几乎打算收队的时候,陈先生才从夜色中走来,进了会议室。

他身量不高,穿着朴素的白衬衫和深色西裤,戴一副多年不变的圆圆的眼镜。他的脸色颇有些不快,原来他刚得知让媒体等了好几个小时,认为这是安排上严重的失误。他不肯坐下,固执地摊开日程表,逐项和助理核对,非要找出是哪里出了问题不可。

坐定,我很快意识到面前坐着一个很棒的采访对象,他有好故事,而且愿意说。

财经媒体的采访,往往不太客气。我问他:“有人说在你们恒隆,大牌奢侈品有很好的位置和待遇,小品牌就要接受苛刻的条件,你觉得这公平吗?”

他也毫不客气地反问我:“人生公平吗?世界公平吗?如果你是一个小品牌,你就应该更加勤奋上进,而不是讨要什么公平不公平。”顿了一顿他稍微温和了一点,又说:“我长得矮,而我弟弟又高又帅,那我怎么办?我只有靠自己努力。”

我继续问:“你在上海的两家恒隆生意很好,而到上海之外的地方,为什么很难复制这种成功?”

他语气泰然:“你知道上海两家恒隆刚开始的时候是什么样吗?不要因为今天的风光,就忘记了昨天的眼泪。”他说每一家恒隆都是熬过来的,上海这两家,刚刚开出来的时候也是默默无闻。

我自然要找他聊奢侈品。让我意外的是,他说自己对买奢侈品没什么兴趣,身上穿戴的都是大众品牌,他喜欢的,是奢侈品这门生意。

他说,奢侈品生意一定有前途,为什么?因为人的天性——爱美、爱慕虚荣。

他说人性无可厚非,也是奢侈品这门生意的源动力。而什么时候中国奢侈品市场才算成熟起来呢?要等那些律师、会计师、工程师、医生们,成为买香奈儿的主流人群。具备高超专业技术的“金领”们富有起来,才是这个市场最理想的状态。

那次采访正值奢侈品市场低谷,在中国反腐冲击之后,不少奢侈品选择收缩、关店。然而陈启宗说,在那期间,4家最顶尖的奢侈品牌,都向恒隆广场提出扩大经营面积,有一家甚至想扩大到跨五层楼。他们关掉了不景气的店铺,同时在最好的店铺追加投资。

危机淘汰的是弱者,而强者不仅抗风险能力强,甚至还能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几年过去,在今天的疫情之下,相似的景象再次上演。弱小的品牌裁员,强大的品牌涨价。

没有场面话,陈先生在一整天的会议和群访之后,午夜时分和我们聊足了一个小时,终究没有爽这个约。

在那之后又过了两年,我代表另一家媒体,专访了一位港商中的明星后辈,郑裕彤的孙子郑志刚,他背后是周大福和新世界集团。

那天我提前到了K11,郑志刚还没出现,办公区已经被一种紧绷的气氛笼罩,员工个个面色严肃,给我这个外人战战兢兢的印象。这个千亿帝国的80后继承人带着气场准点出现,走路快,说话快,回答问题几乎没有停顿。

当时,他的爷爷郑裕彤还在世,父亲郑家纯是整个商业帝国的掌门人,而他自己作为最被看好的接班人,一方面拼命做事,实践野心;另一面,他似乎十分留心着边界,话题集中于艺术,以及完全属于他的新作品K11,别的,不聊。

我问他:“将艺术融入购物中心”是不是国际上的潮流?他的激动让我颇感意外,他连声说:“这是真正的原创,国外从来就没有过。现在国内外都有模仿K11的购物中心,但他们学不到灵魂。”

他结交最顶尖的艺术家,出现在最好的媒体上,从不做那些为了流量失了身份的事。K11是他的掌上明珠,他要给她艺术,不着急索取商业效益。

@JetLag Books

当然,记者生涯我采访最多的是奢侈品公司的老板,行业文化使然,他们在表达上非常克制。不过其中有这样一位,并不畏惧表达真实的自己。那是在2011年,我专访了Victor Luis,他一度担任Coach全球CEO。

那一次专访可以实现,回想起来可以说是时势造就的。在那前后,我任职的财经媒体为奢侈品专门开辟了一个版块。而Coach,这个野心勃勃的美国品牌刚刚回收了在中国的代理权,想要大展拳脚。

Victor Luis当时大概是不想放过任何一个营销传播的机会,才在自己的上海行程里挤入了那一次专访。

他给我留下了一个神采奕奕的印象,兴致勃勃的笑容一刻也没收起过。他热情地回答每一个问题,说到美国男人喜欢把钱包揣在裤兜里,而中国男人喜欢扔进背包,他甚至站起来,表演给我看。

打开店铺的大门,把灯光调得亮亮的。Victor Luis说,策略就是要迎合消费者需求,不端着。他说Coach在中国已经派出过市场调查团队,甚至约到人家家里,拉开衣柜观察,就是为了搞清楚中国人一整天是怎么度过的。

那是在9年前了,他以一种着迷的神情列举种种发现,他说:“中国人爱用现金,人民币面值比美元小,所以中国人喜欢长形,有拉链的钱包。”“中国有很多女性进入职场,不像日本,所以中国女人需要一款又能上班又方便带孩子的包。”

当时Coach在中国有一个调查,某个衡量品牌知名度的数据,大概只有6%。在接下来的几年里,Coach几乎是竭尽全力在提升这个数据,因为有了知晓度,才可能有销售额。Coach也一度成为中国各个年龄段女性的第一只“大牌包”。

那次专访,他看起来热情、快乐,我一时分不清是他真的聊得很愉快,还是一种略带表演性的礼貌。后来听到一些八卦,他是一个出生在葡萄牙某个小岛上的,普通家庭的孩子,能够凭一己之力,在美国当上一家大公司的全球CEO,背后的意志力非常人可以想象。

后来,我还时不时在新闻里看到他的消息,给他发过邮件问问题,在纽约总部的他以和线下如出一辙的热情回复我。而在2019年,在成为Coach母公司Tapestry的CEO之后不久,他离开了这家公司,目前还没有下文。

美国上市公司的压力,我们也能略知一二,职业经理人的风光与挫折,行业里每天都在发生。我相信这个人凭借自己的毅力,一定会有不错的新选择,只是暂时没有上新闻罢了。

和全世界最聪明的人坐下来聊天,是一件幸运的事。他们的时间很宝贵,很多时候,我们只能分到一丁点儿。

几年前,优衣库创始人柳井正出现在我和其他几位记者面前,说要在中国开到1000家店,大家面面相觑,如今这已经成为了现实。

上海世博会那年,我在一家俏江南餐厅采访了张兰。她戴着一枚硕大戒指,我还记得形态是一只蜘蛛。她神态有些迷醉地跟我说,要做中餐奢侈品,在世博园里再现《韩熙载夜宴图》,那种奢靡啊。

见过许多人,听过各种真真假假的故事,而只有少数几个人会给我留下长久的印象。

我至今记得多年前采访过一个“失败者”,他往返于浙江和新疆,贩卖棉花。这是一门暴利生意,只是每一年都要垫付大量资金。他过着一种候鸟般的生活,在相隔几千里的两个城市,各娶了一个妻子,也都有了孩子。那一年,他陷入泥潭,背负了几千万巨债。在那个杭州的火锅店里,我惊讶于他胃口仍然很好。

我还记得多年前在瑞典斯得哥尔摩参加的一个媒体团,七个国家各来了一名记者。法国记者是五十多岁的大叔,葡萄牙记者已经是奶奶辈,超过60岁了。记者是可以做一辈子的职业,这触动了我。后来又听说,欧美年轻记者很想来中国,因为中国变化快,是新闻发生的地方,是普利策记者们眼里的富矿,这可能也是我热爱这份职业的原因。

很幸运,我的职业创造了采访企业家的机会,看似偶然的际遇,我相信背后有线索,有一种力量在推动这一切发生。企业家是一个值得敬佩的群体,他们摒弃安逸,选择如履薄冰,接受日复一日的煎熬,我深深为他们的故事而感动。

以上那些回忆,解释了我写《时尚永不眠》这本书的初衷,好故事值得被留下来。2019年夏天,我打开过去几年留存的文稿,从中筛选出我认为最好的。修改编辑和校对花了大半年时间,每一轮校对,几乎都会发现一些老故事有了新进展,这是一个不眠不休的行业。

今年4月,这本书正式出版,线上和线下,你能想到的那些主要渠道,都可以买到。其中包括媒体人@乌云装扮者 在北京三里屯开的书店@JetLag Books,你可以在那个漂亮的小书店买到这本书的签名版。

@JetLag Books

其实就像郑志刚特别在意K11的“原创性”,我也想告诉你,这本书里的故事,是我通过采访,从不为人知的角落挖出来的,是“田野调查”的结果,是独立思考的发现。

如果需要我签名,请在我的私人书店购买,当当网和京东当然也可以买。

声明:本文为腕表之家自媒体平台“表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腕表之家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为本文评分

我来写评论

我来写评论
提交评论

最新评论

琛式帅气
琛式帅气

这篇软文没看出有啥中心思想

2020-05-25
11 22
下载APP
关注微信
分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