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哪个风向标:SIHH和巴塞尔的不同

2012年12月06日 16:01 来源:腕表之家 类型:转载 作者:刘雨泽
    “我们不能在嘈杂和拥挤的地方招待我们的客人,谈生意的地方应该舒适、安静,有空间和点心。”卡地亚在1990年召集几个高级手表品牌南下到了日内瓦,举办了“日内瓦钟展”(SIHH),实行邀请式的私密交流与购买,以示有别于巴塞尔“黄金周”式的展览和交易方式。第一届参加的只有5个品牌。
    直到2012年,SIHH邀请参加的表品仍然只有不到20家,其中历峰集团(Richemont Group) 的钟表品牌占了大部分,其他还有一些独立制表品牌。他们每家都拥有自己的专利,并且有强大的资金能够支付高昂的场馆租金,为每一位客人提供高端奢侈的与会体验。

    SIHH的组织方从最初卡地亚独家支撑变成了三方组成:在斯沃琪集团(Swatch Group)之外半壁江山的历峰集团、瑞士高级钟表基金会、爱彼芝柏等家庭企业,还有场馆的提供方。

    这里传统一直不变:不接受公众参观,只接受经销商的访问和订货,公众只能在媒体上看到发布的新闻。这里只接待受邀的参与者,邀请对象主要是高级钟表制造商,行业认可的钟表大师,多年家族购买的买家或藏家,他们也只接受小范围的媒体采访。不在名单上者严禁入内。

    几年前,中国媒体还不在“日内瓦钟表展”的名单上,但随着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亚洲奢侈品消费力成为市场主力,这个私密的沙龙也对中国媒体打开了一扇门。到2012年,已经有三十多家中国媒体受邀参加。然而,在SIHH现场,针对买家和媒体的接待与讲解仍然是分道而行,确保“圈子化”。

    SIHH的另一个传统是“沙龙化交流”。从1995年开始,会展现场会有主题式展览,其间探讨工艺、艺术、文化甚至时间哲学。这更象征着一种态度:SIHH并不仅只关乎交易,更在乎维系一种钟表文化,将凝聚其间的历史延续下去。

    这种“顶级策略”,加上每年SIHH比巴塞尔钟表展早近2个月发布,SIHH有时候比巴塞尔更像行业风向标。SIHH并不仅只关乎交易,更在乎维系一种钟表文化。这种“顶级策略”,加之早近2个月发布,SIHH有时候比巴塞尔更像行业风向标。
为本文评分

我来写评论

之后才可以评论哦 注册更多帐号登录:
我来写评论
提交评论
下载APP
关注微信
分享 更多
请完成安全验证
请拖动滑块完成拼图